- Published on
改变语言,改变想法
- Authors
- Name
- Gene Zhang
语言连接着思想。升级下你的习惯用语,有助于更靠近事实。
他们想赚我的钱 -> 他们想给我提供服务
你可能听过这句话,“最难的事,就是把钱从别人口袋里拿出来”,是说赚钱不易。于是很多人就千方百计地想如何去赚钱。其实你应该想的是,我能如何帮到别人?真正帮到别人后,赚钱就是附属品。比如胖东来超市,它的成功绝不是靠算计着怎么赚你口袋里的那点钱。盯着远处对的方向才不容易跑偏。
也经常有人会说,某某公司还想着赚我们的钱,丑陋的资本家!但事实上,能赚到你钱的公司,一定是满足了你的某种需求,否则你完全可以选择不花这个钱。当年乔布斯发布iPhone的时候,全场都在欢呼,你会骂他“想赚我们的钱”吗?
再想象另一个场景,你被大雪困在了高速公路上,饿了一天,附近村民过来卖泡面给你,开价50块一碗,你咬牙切齿地买了一碗,大骂他们“发国难财”。这是微观经济学里的经典案例,结论是不仅不应该骂,反而应该“给他们发一个奖章”,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闻风而来,带来大批食物,价格也会逐渐下降。如果当初让人家还按原价卖你,或者更仗义点,免费得了,后面还有多少人会继续冒着大雪带着热水泡面去伺候你?
所以想赚你钱的人,其实是想给你提供服务的人,别老想着搞对立。
让我干活 -> 请我帮忙
别人“让你干活”其实是在“请你帮忙”,这也表示你得到了别人的认可,可以收获成就感。
当然,有的忙帮不了,这时要趁早拒绝;一旦答应了,后面又不开心了,就多这样想想哄着自己把它干好。
我在给老板打工 -> 我在和他合作
你和老板之间是合作关系,你们本质上有这样的协议:赚多算你的,亏钱也算你的,我就要旱涝保收。
把打工说成合作,是不是对工作的感受好点了?
卷 -> 勤奋
王健林、雷军、马斯克、施瓦辛格...一众大佬都是拼命工作的典范,而我们却在抱怨“卷”。
勤奋对团队协作来说是更高的职业素养,对自己来说是更快的成长速度,里外都有好处。
把“他好卷”说成“他好勤奋”,把“我是不是太卷了”想成“我足够勤奋了吗”,是不是更能激励自己了?
他在针对我 -> 我收到了反馈
别人懒得专门针对你。
遇到能当面给你提出意见的人要珍惜,有这种反馈是很难得的,总比当面不说、背地使坏好多了吧?
为什么... -> 首先,是不是...
先问是不是,再问为什么。
别上来就问,为什么我总是被针对?先想,我是被故意针对的吗?
别随便被煽动一下就起情绪:那人怎么能说出这种话,太可恨了!先想,他是不是真的那么说了,有没有被断章取义?